大众养生网

月经期出现肉状血块是什么原因

黄琳玲 妇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

月经期出现肉状血块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,也可能是子宫腺肌症、黏膜下肌瘤等疾病因素导致,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。若血块较多或伴随异常表现,建议及时就医检查。

1、生理性原因

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的过程,剥脱的内膜组织混合血液排出时,可能形成类似肉状的血块。尤其在经量较多时,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不足,导致凝血块形成。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轻度痛经,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一般无需特殊处理。

2、子宫腺肌症

当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时,会引起子宫增大、经量增多。大量经血在宫腔内积聚后,与脱落的子宫内膜混合排出,可形成较大血块。患者常伴有逐渐加重的痛经、经期延长至7天以上等症状。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地诺孕素片等药物,必要时需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。

3、黏膜下肌瘤

向宫腔方向突出的子宫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,导致经血滞留形成血块。此类血块直径常超过3厘米,经量可达正常月经的2倍以上,可能引发贫血。确诊后可通过米非司酮片、氨甲环酸片等药物控制,直径>5cm的肌瘤需行宫腔镜肌瘤切除术。

建议在月经结束后3-5天进行妇科超声检查,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形态。日常需记录月经周期、经期持续时间及血块大小,若连续3个月经周期出现鸡蛋大小的血块,或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,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病变。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,以免掩盖病情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