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出现血块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原因有关。生理性血块通常与经血排出速度及体位变化相关,病理性血块则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。
1、生理性原因
当女性久坐或平躺时,经血在宫腔或阴道内滞留时间较长,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被激活形成凝血块。这种情况在经期活动量减少时更易出现,通常血块量少且无腹痛,改变体位或适当活动后可缓解。
2、子宫肌瘤
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会导致宫腔面积增大,影响子宫收缩力,使经血排出速度减慢形成血块。患者常伴有月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,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。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桂枝茯苓胶囊、米非司酮片、氨甲环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。
3、子宫内膜异位症
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,导致前列腺素分泌增加,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块。此类患者多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,CA125检测值常升高。临床常用孕三烯酮胶囊、地诺孕素片、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。
若血块持续存在且伴有经量异常、严重痛经或贫血症状,建议进行妇科检查、激素六项检测和盆腔超声检查。日常应注意经期保暖,避免剧烈运动,保持外阴清洁,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情况,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