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耳炎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、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选择,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最快最有效方式。常见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、止痛消炎、局部用药、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,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。
1、抗生素治疗
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。急性期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、头孢克肟片或阿奇霉素片等药物,疗程通常为7-10天。若出现鼓膜穿孔伴耳流脓,可进行脓液培养后调整敏感抗生素。
2、止痛消炎
针对耳痛、发热等症状,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。对于合并过敏因素的患者,可联合氯雷他定片减轻黏膜水肿。
3、局部用药
鼓膜完整者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。已发生鼓膜穿孔时,需先用3%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,再局部应用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敏感药物。
4、手术治疗
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或伴有胆脂瘤者,需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。合并鼓室积液超过3个月时,可考虑鼓膜切开置管术促进液体排出。
5、日常护理
保持耳道干燥,避免用力擤鼻。哺乳期婴儿需采取头高位的正确喂奶姿势。急性期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,同时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。
出现耳痛加剧、高热不退或听力下降等情况时,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疗程,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方案。慢性中耳炎患者应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情况,预防颅内并发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