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中医湿热带下是什么意思?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湿热带下是中医妇科中的一种证型,通常指女性因湿热内蕴导致带下量多、色黄质稠等症状。该证型多与外感湿热、饮食不节、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,常伴有异味、阴部瘙痒等表现。

1、中医概念

湿热带下是湿热邪气侵袭下焦,影响任带二脉所致。中医认为湿性重浊、热性炎上,两者结合易导致分泌物异常。湿热阻滞气机,损伤任脉固摄功能,带脉失约,从而出现带下量增多。这与脾虚湿困、肾虚带下等证型有本质区别。

2、症状表现

典型表现为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,质地粘稠如豆腐渣或脓涕状,常带有腥臭味。多伴随外阴灼热瘙痒、小便短赤、腰骶酸胀等症状。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、阴道黏膜红肿等炎症体征,舌象多呈舌红苔黄腻,脉象滑数。

3、常见原因

长期喜食辛辣油腻食物易酿生湿热;梅雨季节或久居湿地易外感湿热邪气;性生活不洁、经期卫生不良会破坏阴部菌群平衡;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也易继发湿热下注。此外,盆腔炎、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常呈现湿热证候。

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,通过白带常规、妇科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。治疗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衣,饮食宜清淡并适量食用薏苡仁、赤小豆等利湿食物。中药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止带方、二妙丸等方剂,切忌自行使用洗剂冲洗阴道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