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?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“消渴”范畴,中医治疗该病常采用中药、针灸、饮食调理、运动疗法及情志调节等综合手段。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辨证施治,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。

1、中药治疗

中医将糖尿病分为上消、中消、下消三种证型,对应使用不同方剂。肺热津伤证常用消渴方清热润肺,胃热炽盛证多选玉女煎清胃泻火,肾阴亏虚证则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。临床也常使用黄连、葛根、天花粉等单味药材辅助降糖,但需配伍使用避免药性过偏。

2、针灸治疗

通过刺激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脾俞等穴位调节脏腑功能。基础研究显示针灸可改善胰岛素抵抗,临床多采用平补平泻手法,每周治疗2-3次。常配合耳穴压豆法,选取内分泌、胰腺等耳穴进行持续刺激。

3、饮食调理

遵循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”原则,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。推荐苦瓜、莜麦、黄鳝等食材,慎食糯米、龙眼等升糖指数较高食物。药膳常用玉竹石斛炖瘦肉、山药枸杞粥等,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用。

4、运动疗法

推荐八段锦、太极拳等传统导引术,强调“形神共养”。临床研究表明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改善糖代谢,运动时需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,足部有溃疡者应避免承重运动。

5、情志调节

运用五行音乐疗法、移情易性法等疏导情志。肝郁气滞型配合太冲穴按摩,心火亢盛型建议练习书法静心,通过改善情志失调引起的血糖波动。

患者需注意中医治疗不能替代降糖药物,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胰岛素治疗。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,每3个月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。中药煎服需注意与西药服用间隔1小时以上,服用期间出现胃肠不适应及时调整药方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