妄想症是一种精神疾病,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持有与事实不符的错误信念,且无法通过说理或证据纠正,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。其核心特征包括脱离现实的错误认知、缺乏自知力以及可能伴随的情绪行为异常。
1、核心特征
妄想症患者的核心症状是坚信某些不符合现实的信念,例如被监视、被迫害或拥有特殊身份等。这些信念通常脱离实际且无法被纠正,患者往往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,可能伴随焦虑、恐惧或攻击性行为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幻觉,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出现。
2、常见类型
根据妄想内容可分为被害妄想(如坚信被跟踪或投毒)、关系妄想(认为他人言行针对自己)、夸大妄想(自称拥有超能力或显赫身份)等类型。此外,嫉妒妄想(怀疑伴侣不忠)和躯体妄想(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)也较为典型。不同类型可能单独或混合出现。
3、潜在原因
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,可能与遗传因素、大脑神经递质异常(如多巴胺分泌紊乱)有关。心理社会因素如童年创伤、长期压力或重大刺激事件可能诱发疾病。部分病例与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存在关联。
若出现持续数周以上的妄想症状,建议尽早到精神心理科就诊。医生会通过临床访谈、心理评估及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,并制定药物治疗(如抗精神病药物)结合心理干预的方案。患者家属需避免指责,协助其接受规范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