膜性肾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,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进展及并发症情况。部分患者病情较为稳定,但部分可能出现肾功能恶化或严重并发症,需及时干预治疗。
膜性肾病的严重性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、血肌酐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。若患者尿蛋白较少且肾功能正常,通常病情较轻,预后较好。此类患者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(如贝那普利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如氯沙坦)等药物控制血压和蛋白尿,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(如环孢素)治疗。若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(大于3.5g/24h)或血肌酐进行性升高,提示病情较重,可能发展为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,需使用糖皮质激素(如泼尼松)联合免疫抑制剂(如他克莫司)进行强化治疗。当合并血栓、感染等并发症时,需根据情况使用抗凝药物(如低分子肝素)或抗生素(如头孢呋辛)。
建议膜性肾病患者定期监测尿常规、肾功能等指标,严格遵医嘱用药。日常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,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-6g,蛋白质摄入量0.8-1.0g/kg体重。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,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等可降低感染风险。若出现水肿加重、尿量减少或发热等症状,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