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口疝通常指手术后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处的疝,多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导致腹壁薄弱引发。常见病因包括术后感染、切口裂开以及腹压增高等因素,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情况。
1、术后感染
术后切口若发生感染,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,影响切口愈合进程。炎症会破坏腹壁组织的正常结构,逐渐形成薄弱区域。患者可能伴随红肿、疼痛或渗液等症状,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、头孢克肟片、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。
2、切口裂开
手术切口缝合后若过早承受较大张力或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,可能发生切口裂开。这会直接导致腹壁肌层无法有效闭合,内脏器官易从缺损处突出。患者需避免剧烈活动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二次缝合或使用腹带加压包扎。
3、腹压增高
慢性咳嗽、便秘或排尿困难等因素会引起腹内压持续增高,对术后切口形成持续性压力。这种压力可能破坏正在愈合的切口组织,导致切口疝发生。建议患者通过雾化吸入、乳果糖口服溶液、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改善原发症状。
出现腹部切口处包块突出或牵扯痛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普外科就诊。医生会通过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疝环大小,根据病情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等治疗方案。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,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