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病毒药物种类较多,常见的包括阿昔洛韦、奥司他韦、利巴韦林以及抗HIV病毒药物等,具体需根据感染类型遵医嘱选择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阻断其侵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,但需严格按适应症使用。
1、阿昔洛韦
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、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,如口唇疱疹、生殖器疱疹、带状疱疹等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活性,抑制病毒复制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,还可用于预防疱疹病毒感染复发。
2、奥司他韦
作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,常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。该药物能阻断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表面释放,缩短发热持续时间约1-2天。在流感流行季节或接触流感患者后,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暴露后预防。
3、利巴韦林
广谱抗病毒药物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炎、支气管炎,也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。通过抑制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,但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等副作用,孕妇及贫血患者禁用。
4、抗HIV病毒药物
如齐多夫定、拉米夫定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,通过阻断HIV病毒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,控制艾滋病病情进展。通常需要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形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,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。
使用抗病毒药物需注意,不同病毒感染对应药物选择差异较大,例如EB病毒感染多选用更昔洛韦,而巨细胞病毒感染需使用缬更昔洛韦。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、血常规等指标,出现皮疹、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。患者不可自行购买或随意更换药物,以免导致耐药性产生或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