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止性震颤是一种在肢体完全放松、静止状态下出现的节律性抖动,常见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。其特点包括静止时发作、情绪紧张加重以及睡眠时消失,可能伴随运动迟缓和肌肉僵直等症状。
1、定义及特点
静止性震颤表现为肢体在无主动运动时出现4-6Hz的节律性抖动,典型表现为“搓丸样”动作。这种震颤会在情绪紧张时加剧,自主运动时暂时消失,睡眠期间完全停止,是锥体外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。
2、常见病因
约75%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,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密切相关。其他病因包括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、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以及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性疾病,这些情况可能影响基底神经节功能。
3、伴随症状
患者常合并运动迟缓(如起床翻身困难)、肌强直(铅管样或齿轮样阻力)以及姿势平衡障碍。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嗅觉减退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,这些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。
4、诊断治疗
诊断需结合病史、神经系统检查及DAT-PET等影像学检查。治疗主要采用左旋多巴制剂、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,对于药物难治性震颤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。康复治疗包括步态训练和平衡练习,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。
出现不明原因的静止性震颤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,避免自行服用抗震颤药物。日常应注意防跌倒,保持适度运动,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,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