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肠炎可能是由感染、食物中毒、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的,需结合具体诱因进行干预。
1、感染
病毒、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是胃肠炎的主要诱因,如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、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后,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,引发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、口服补液盐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。
2、食物中毒
摄入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,其中的毒素会刺激胃肠黏膜,导致恶心、呕吐等急性炎症反应。例如食用未煮熟的贝类或存放过久的乳制品,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中毒,需及时补充电解质并暂停进食。
3、药物刺激
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)、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损伤胃肠黏膜,诱发化学性炎症。此类情况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,必要时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。
若出现持续发热、脱水或血便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,通过便常规、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,避免自行滥用止泻药物延误病情。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生冷食物与药物混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