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子出血时,通常可采取压迫止血、冷敷、填塞止血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,具体需根据出血原因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式。
1、压迫止血
发生鼻出血时,建议患者保持坐位并稍向前倾,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,持续压迫约10分钟,有助于通过外力压迫血管断端止血。需避免头后仰,防止血液倒流至咽喉引发呛咳。
2、冷敷止血
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、前额等部位,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,减少出血量。冷敷时间建议控制在15-20分钟,避免冻伤皮肤。
3、填塞止血
若出血量较大,可用无菌棉球、明胶海绵等材料填塞鼻腔,通过物理压迫方式止血。填塞物需在24-48小时后取出,防止鼻腔黏膜损伤或感染。
4、药物治疗
对于反复出血者,可遵医嘱使用凝血酶粉剂、云南白药胶囊或酚磺乙胺片等药物,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,缩短止血时间。
5、手术治疗
若因鼻中隔偏曲、血管瘤等器质性问题导致反复出血,可能需接受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、血管结扎术等,从根源上阻断异常出血。
日常需保持鼻腔湿润,避免挖鼻或用力擤鼻涕。若出血频繁且无法自行缓解,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,完善鼻内镜、血常规等检查,排查血液疾病或肿瘤风险,避免延误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