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甲肥大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,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。对于症状较轻者,优先考虑保守治疗,若效果不佳或存在解剖结构异常,可考虑进行手术干预。
1、药物治疗
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是主要治疗手段,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,可减轻黏膜水肿。若存在过敏因素,可联合使用氯雷他定片、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。鼻塞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,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,避免引发药物性鼻炎。
2、物理治疗
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通过热能促使鼻甲黏膜下组织收缩,可在门诊局麻下完成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特点。激光治疗利用热效应使增生组织碳化,适用于下鼻甲前端肥大者。微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热凝固效应,操作时间约10-15分钟,术后需定期清理鼻腔痂皮。
3、手术治疗
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骨质增生明显者,可在鼻内镜下精准切除肥大部位,切除范围需控制在鼻甲体积的1/3以内。下鼻甲骨折外移术通过改变鼻甲位置拓宽鼻腔,尤其适合伴鼻中隔偏曲者。术后需使用膨胀海绵填塞48小时,并配合鼻腔冲洗促进恢复。
建议在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完善鼻内镜、鼻窦CT等检查,明确肥厚类型及程度。治疗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,保持环境湿度40%-60%,远离粉尘及过敏原。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并发症,应及时评估手术指征。术后需定期复查鼻腔恢复情况,预防粘连等并发症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