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、系统性性传播疾病,主要通过性接触、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。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,及时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
1、性接触传播
这是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。梅毒螺旋体存在于患者的皮损、血液、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,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过程中,病原体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的破损进入人体。初期表现为硬下疳,后期可能累及心血管、神经系统等全身器官。
2、母婴传播
孕妇若患有梅毒未接受规范治疗,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。妊娠4个月后胎盘形成,螺旋体更易通过胎盘屏障,可能导致胎儿畸形、死胎、早产或新生儿先天性梅毒,表现为鞍鼻、Hutchinson齿等特征性病变。
3、血液传播
虽然较为少见,但输入梅毒患者血液或共用注射器可能导致感染。随着血制品筛查技术的完善,此类传播已大幅减少,但吸毒者共用针具仍存在传播风险。此外,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时发生职业暴露也需警惕。
为预防梅毒传播,建议固定性伴侣并使用安全套,妊娠期女性应常规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。确诊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,并定期复查血清滴度直至转阴。未治愈前应避免性生活,密切接触者也需接受检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