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溶晶痛与痛风发作有何区别?

姜丽丽 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溶晶痛与痛风发作均可能引发关节疼痛,但两者在发生机制、症状特点及处理方式上存在区别。溶晶痛通常出现在降尿酸治疗初期,而痛风发作多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的急性炎症反应。

1、发生机制

溶晶痛是由于降尿酸药物使用后血尿酸水平骤降,导致关节内原有尿酸盐结晶松动脱落,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。痛风发作是因体内尿酸长期过高,尿酸盐在关节及周围形成结晶沉积,直接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急性炎症。

2、症状特点

溶晶痛多发生于开始降尿酸治疗的3-6个月内,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,常累及曾经发作过的关节。痛风发作起病急骤,常见于夜间突发剧烈疼痛,伴明显红肿热痛,首次发作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,症状可持续3-7天。

3、处理方式

溶晶痛期间需维持降尿酸治疗,通常建议联合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预防。急性痛风发作时应暂停降尿酸药物,优先使用秋水仙碱、依托考昔片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,待症状缓解2周后再逐步启动降尿酸治疗。

出现关节疼痛时建议及时就医,通过关节超声或双能CT检查明确结晶状态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,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,避免突然的尿酸水平波动。急性期应减少患肢活动,采用局部冷敷缓解症状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