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松动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牙周炎、外伤、骨质疏松等疾病原因有关,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。
1、牙周炎
牙周炎是牙齿松动最常见的原因,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感染引起,可导致牙龈、牙槽骨等牙周组织破坏。患者常伴有牙龈红肿、出血、口臭等症状。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、阿莫西林胶囊、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,必要时需进行龈下刮治等治疗。
2、外伤
牙齿受到撞击、磕碰等外力冲击时,可能造成牙周膜损伤或牙槽骨骨折,导致牙齿松动。此类松动可能伴随牙齿疼痛、断裂或移位。需及时就医进行牙齿固定,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。
3、骨质疏松
全身性骨质疏松患者因颌骨骨质流失,可能出现多颗牙齿渐进性松动。这种情况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或高龄老人。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仑膦酸钠片、碳酸钙D3片、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,同时建议适当补充钙质并进行负重锻炼。
若排除换牙期乳牙松动等生理现象,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。通过牙周探诊、X线片等检查明确病因后,医生会根据松动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避免用牙齿咬硬物。若存在夜间磨牙习惯,可定制咬合垫保护牙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