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球结膜下出血通常要怎么治疗?

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

球结膜下出血通常以观察为主,多数可自行吸收,若伴随其他症状或反复发作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处理原发病。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观察、冷敷或热敷、药物治疗、避免诱因以及处理原发病,具体需根据病因及严重程度选择。

1、观察

球结膜下出血多为自限性,无特殊不适时无需治疗。出血通常会在1-2周内逐渐吸收,颜色由鲜红转为黄褐色后消失。患者需避免揉眼或按压眼球,减少剧烈运动以防出血加重。

2、冷敷或热敷

急性期48小时内可采用冷敷减轻血管扩张和渗血,每次敷10-15分钟,每日2-3次。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血块吸收,注意温度控制在40℃以下,避免烫伤眼睑皮肤。

3、药物治疗

若存在结膜炎等感染性病变,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、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。干眼症引起的出血需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、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。伴有炎症反应时可短期使用氟米龙滴眼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。

4、避免诱因

高血压患者需监测并控制血压在140/90mmHg以下,避免用力咳嗽、排便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,必要时调整华法林、阿司匹林等药物剂量。

5、处理原发病

由外伤引起的出血需排除眼球破裂等深层损伤,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强化血糖管理。若出血范围持续扩大或合并视力下降、眼痛等症状,需通过裂隙灯检查排除巩膜炎、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病因。

患者需保持眼部清洁,停戴隐形眼镜至出血完全吸收。日常避免摄入过量辛辣食物,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。若出血反复发作或3周未消退,建议到眼科进行眼底血管造影、血常规等检查,排除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微血管异常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