浓氯化钠在医疗中主要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、补充血容量、外用消毒、辅助药物配制以及特定治疗需求。其高渗特性使其在临床中有多种应用场景,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。
1、纠正电解质紊乱
浓氯化钠常用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的紧急处理。当血清钠浓度低于120mmol/L时,通过静脉输注可快速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,促进细胞内水分外移。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,调整输注速度防止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。
2、补充血容量
作为高渗溶液可用于失血性休克的初期复苏,通过渗透作用将组织间隙水分转移至血管内。这种临时扩容作用能为后续输血争取时间,通常与其他晶体液配合使用,维持有效循环血量。
3、外用消毒
10%浓度氯化钠溶液具有抑菌作用,常用于感染性伤口的冲洗。高渗环境可抑制细菌繁殖,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,对褥疮、脓肿等慢性感染创面效果显著,但需配合抗生素使用。
4、药物溶剂
部分化疗药物如顺铂需用浓氯化钠配制,以增强药物稳定性。在肿瘤介入治疗中,高渗盐水可作为栓塞剂的载体,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减少正常组织损伤。
5、特殊治疗应用
神经外科用于脑水肿患者的脱水治疗,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减少脑组织水分。耳鼻喉科应用于鼻腔冲洗缓解黏膜水肿,呼吸科雾化吸入辅助排痰,但需控制使用频次避免黏膜损伤。
使用浓氯化钠注射液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,输注过程中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变化。避免与含钙溶液直接混合,防止沉淀形成。外用时注意浓度选择,黏膜部位建议稀释至3%以下。出现心悸、头痛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停药并评估离子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