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发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息肉样病变,属于常见的胆囊良性病变。该病可能无明显症状,部分患者可伴随右上腹隐痛、消化不良等表现,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。
1、定义特征
多发胆囊息肉指胆囊黏膜表面形成的多个隆起性病变,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。其形成与胆固醇代谢异常、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,多数为良性,但存在一定恶变风险。
2、常见类型
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。前者约占60%,由胆汁中胆固醇结晶沉积形成;后者属于肿瘤性息肉,存在癌变可能性,需密切监测。
3、临床表现
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,常在体检时发现。部分可能出现进食油腻后右上腹胀痛、恶心嗳气等非特异性表现,极少引起黄疸或急性胆囊炎。
4、诊断方法
超声检查为首选诊断方式,能清晰显示息肉数量、大小及基底情况。增强CT或MRI有助于鉴别良恶性,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。
5、处理建议
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无恶性特征者可定期复查,建议每6个月进行超声监测。若息肉增长迅速、基底宽大或伴有胆囊壁增厚,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。
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,避免过度劳累。建议患者每半年至一年复查腹部超声,观察息肉变化情况。若出现持续性腹痛、体重下降等异常表现,应及时就诊肝胆外科进一步诊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