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尿液中出现酮体是怎么回事?

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尿液中出现酮体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长时间饥饿、妊娠剧吐等原因有关,也可能因高脂饮食、剧烈运动等生理因素引起。具体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判断。

1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

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不足或抵抗,导致脂肪分解加速,酮体生成增多。此时常伴随多饮、多尿、呼吸深快等症状,需立即使用胰岛素注射液、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调节代谢,并及时补液。

2、长时间饥饿

机体在缺乏碳水化合物摄入时,会分解脂肪供能,产生酮体。此时可能出现乏力、头晕等症状,可通过逐步恢复饮食补充能量,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缓解。

3、妊娠剧吐

孕妇因代谢需求增加及严重呕吐导致脱水,可能引发酮尿。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,并配合维生素B6片、葡萄糖电解质液等补充营养,同时监测胎儿状况。

4、高脂饮食

短期内大量摄入脂肪可能超过代谢能力,导致一过性酮体升高。建议调整饮食结构,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,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。

5、剧烈运动

高强度运动后脂肪分解代谢增强,可能出现暂时性酮尿。适量补充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后,酮体水平可自行恢复正常。

若发现尿酮体阳性,尤其伴有口渴、腹痛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体,妊娠期女性需加强产检。日常需避免过度节食或大量摄入高脂食物,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。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不可自行使用药物调节代谢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