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分子量肝素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物,主要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发挥作用。其功效作用主要包括预防血栓形成、治疗深静脉血栓、预防术后血栓、减少血液高凝状态以及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辅助治疗。
1、预防血栓形成
低分子量肝素钠能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,干扰凝血酶生成,从而降低血液凝固倾向。相较于普通肝素,其生物利用度更高,抗凝效果更稳定,常用于长期卧床患者或高危人群的血栓预防。
2、治疗深静脉血栓
该药物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,抑制血栓的延伸和扩大。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,通常与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联合使用,初期通过皮下注射快速起效,后期转为口服药物维持治疗。
3、预防术后血栓
骨科关节置换、腹部大手术等术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,低分子量肝素钠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。临床多在术后12-24小时开始使用,持续至患者恢复自主活动能力。
4、减少血液高凝状态
对于肾病综合征、恶性肿瘤等继发性血液高凝状态,该药物可调节凝血-抗凝系统平衡,防止微血栓形成。其分子量较小,对血小板影响较轻,出血风险相对较低。
5、急性冠脉综合征辅助治疗
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,低分子量肝素钠能抑制冠状动脉内血栓进展,减少心肌缺血事件。常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,但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。
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。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,有活动性出血倾向或严重高血压患者禁用。注射部位可能出现局部瘀斑,通常无需特殊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