肱骨髁上骨折可根据骨折线的位置、方向及损伤机制分为伸直型、屈曲型和粉碎性三种类型,具体类型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定。
1、伸直型骨折
此类型最常见,多因跌倒时手掌撑地,肘关节处于过伸位导致。骨折线通常从后上斜向前下,远端骨折段向后上方移位,可能压迫或损伤肱动脉及正中神经,表现为肘部肿胀、疼痛、活动受限,严重时出现前臂缺血表现。治疗上可通过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外固定,若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复位失败,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。
2、屈曲型骨折
相对少见,常由肘关节屈曲位直接撞击地面引起。骨折线方向与伸直型相反,从前下斜向后上,远端骨折段向前移位。由于暴力作用方向不同,此类骨折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概率较低。治疗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,若骨折端不稳定或存在明显移位,则需考虑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内固定。
3、粉碎性骨折
多由高能量损伤导致,如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,骨折端碎裂成多块且伴有明显移位。此类骨折常合并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,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。治疗需根据骨折粉碎程度选择外固定支架或切开复位内固定,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神经功能,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关节活动度。
若发生肘部外伤后出现肿胀畸形、活动障碍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完善X线或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。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,避免过早负重,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