颌下腺结石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结石大小、位置及症状严重程度选择,常见方式包括保守治疗、促进排石、药物抗感染、内镜取石以及手术切除等。患者应及时就医评估,避免自行处理。
1、保守治疗
适用于无明显症状或结石较小的患者。日常可增加饮水量,促进唾液分泌,辅助结石自然排出。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减少腺体分泌负担。配合局部热敷或轻柔按摩颌下腺区域,有助于缓解肿胀不适。
2、促进排石
对于可移动的导管前端结石,可通过含服维生素C片或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。必要时医生可能使用探针扩张导管口,或采用挤压法帮助结石排出。但需注意操作需由专业人员完成,以免损伤腺体。
3、药物抗感染
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,如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、甲硝唑片等。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。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和局部红肿变化。
4、内镜取石
适用于导管中后段且直径小于5mm的结石。通过唾液腺镜直视下采用网篮或激光碎石技术取出结石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优势。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,定期复查预防导管狭窄。
5、手术切除
当结石反复嵌顿、腺体功能严重受损或继发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时,需行颌下腺切除术。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舌神经麻木,多数可在3-6个月内恢复,需配合康复训练改善唾液代偿功能。
颌下腺结石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结石取出后建议超声复查监测有无复发。日常注意保持口腔湿润,养成餐后漱口习惯。若出现颌下区突发肿胀、进食疼痛加剧等情况,需立即就诊处理,避免继发颌面部间隙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