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源性眩晕可能与梅尼埃病、前庭神经元炎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、迷路炎以及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等原因有关。具体病因需通过耳科检查及前庭功能测试明确。
1、梅尼埃病
梅尼埃病是内耳膜迷路积水引起的疾病,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,伴有耳鸣、耳闷及波动性听力下降。患者眩晕可持续数小时,发作时可能伴随恶心、呕吐。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倍他司汀片、地西泮片、氟桂利嗪胶囊等药物改善内耳循环及缓解症状。
2、前庭神经元炎
该病多由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引起,患者常突发剧烈眩晕,伴有平衡障碍但无听力下降。症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,急性期可使用地塞米松片、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,辅以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炎症。
3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
俗称耳石症,由耳石颗粒脱落至半规管引起,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,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。治疗主要采用Epley手法复位,药物可辅助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缓解头晕症状。
4、迷路炎
细菌或病毒侵入内耳迷路引发炎症,常继发于中耳炎或病毒感染。患者除眩晕外,可能出现听力急剧下降、耳痛及耳流脓。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、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,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感染。
5、突发性耳聋伴眩晕
该病以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为特征,约40%患者伴随眩晕。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或病毒感染有关,需尽早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改善微循环,配合高压氧治疗。
出现反复或持续眩晕症状时,建议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,完善纯音测听、前庭功能检查及头颅MRI等排查器质性病变。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头部运动,眩晕发作时应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