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白细胞分类计数有何临床意义?

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白细胞分类计数是通过分析血液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和数量,帮助判断机体免疫状态及疾病类型。其临床意义主要包括评估感染类型、识别血液系统疾病、监测炎症反应、辅助过敏或寄生虫感染诊断以及追踪治疗效果等。

1、评估感染类型

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,如肺炎链球菌肺炎;淋巴细胞增多则多见于病毒感染,如流感。通过不同类型细胞的变化,可初步区分感染病原体。

2、识别血液系统疾病

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会出现淋巴细胞异常增殖,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则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。单核细胞增多可能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疾病。

3、监测炎症反应

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炎症时会快速升高,如急性阑尾炎;持续性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慢性炎症性疾病,如类风湿关节炎。

4、辅助过敏或寄生虫感染诊断

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超过5%时,常见于支气管哮喘、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,或蛔虫、钩虫等寄生虫感染。

5、追踪治疗效果

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白细胞分类变化,如抗生素治疗后中性粒细胞逐渐下降,提示细菌感染控制;化疗后各类细胞比例恢复,反映骨髓抑制缓解。

该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分析。若发现明显异常,应及时到血液科或相关专科就诊,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骨髓穿刺、病原学检测等进一步检查。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,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,以确保结果准确性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