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肝内胆管结石多发是怎么回事?

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

肝内胆管结石多发可能与胆汁淤积、胆道感染、胆道寄生虫感染以及先天性胆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,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
1、胆汁淤积

长期胆汁排泄不畅可能导致胆盐沉积并形成结石。这种情况常见于胆管狭窄或胆汁中胆固醇、胆红素比例异常的患者。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、皮肤黄疸等症状。一般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、茴三硫片、胆宁片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。

2、胆道感染

细菌感染引发的胆管炎会破坏胆管黏膜,促进结石形成。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能伴随发热、寒战、腹痛加重等症状。治疗时可选择头孢曲松钠、左氧氟沙星、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。

3、胆道寄生虫感染

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侵入胆道后,其代谢产物和虫体残骸可能成为结石核心。这类患者常合并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症状,粪便检查可见虫卵。通常需使用阿苯达唑片、吡喹酮片、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物。

4、先天性胆道结构异常

Caroli病等先天性疾病造成的胆管囊状扩张,容易导致胆汁滞留。此类患者多在年轻时发病,可能伴随肝纤维化表现。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胆管成形术或肝部分切除术等外科干预。

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,避免过度劳累。若出现持续性腹痛、皮肤巩膜黄疸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,通过超声、CT或MRCP等检查明确结石分布及胆道情况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