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乳喂养时乳头疼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乳头皲裂、乳腺炎、鹅口疮等疾病原因有关。建议通过调整哺乳方式或就医明确具体病因。
1、生理性原因
哺乳初期因乳头皮肤较敏感,频繁吮吸可能导致局部轻微疼痛。婴儿衔乳姿势不正确时,仅含住乳头而非大部分乳晕,可能因过度摩擦或负压不均引发疼痛。这种情况通常无皮肤破损,哺乳后可自行缓解。
2、乳头皲裂
长期哺乳姿势不当或婴儿吮吸力过大,可能导致乳头表皮破损形成裂隙。表现为乳头表面出现裂纹,哺乳时伴随锐痛,严重时可能渗血。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、羊毛脂乳头修护霜或医用凡士林促进愈合,哺乳前需擦拭药物。
3、乳腺炎
乳头破损后未及时处理可能继发细菌感染,发展为乳腺炎。除乳头疼痛外,还伴随乳房红肿、硬块及发热等全身症状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,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。
4、鹅口疮
婴儿口腔念珠菌感染可能通过哺乳传染至母亲乳头,引发真菌性乳头炎。表现为乳头表面白膜、灼痛,婴儿口腔可见白色凝乳状斑块。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乳膏、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,同时治疗婴儿口腔感染。
若调整哺乳姿势后疼痛持续超过3天,或出现发热、化脓等情况,应及时就诊。哺乳前后可用温水清洁乳头,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。治疗期间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哺乳期安全药物,确保母乳喂养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