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放疝修补术、腹腔镜疝修补术、无张力疝修补术、急诊手术以及疝囊高位结扎术等,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。
1、开放疝修补术
这是传统手术方式,通过腹股沟区切口直接暴露疝囊,将疝内容物回纳后缝合腹壁缺损。适用于疝环较小或局部组织条件较好的患者,部分病例需放置补片加强腹壁。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,避免感染。
2、腹腔镜疝修补术
采用微创技术,在腹腔镜直视下放置补片修补缺损。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优势,尤其适合双侧疝、复发疝患者。手术需全身麻醉,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,术后2-3天即可恢复日常活动。
3、无张力疝修补术
使用聚丙烯等材料制成的补片覆盖疝环,避免传统缝合张力。术后疼痛轻、复发率低于1%,已成为主流术式。需注意补片排斥反应,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。
4、急诊手术
针对嵌顿性或绞窄性疝,需在6小时内紧急手术解除肠管压迫,防止肠坏死。术中需评估肠管活力,必要时行肠切除吻合术,术后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。
5、疝囊高位结扎术
主要用于儿童腹股沟疝,单纯结扎未闭锁的鞘状突。手术时间短、创伤小,通常采用腹横纹小切口,术后复发率约1%-2%,需避免术后剧烈哭闹。
术后应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、布洛芬、乳果糖等药物预防感染、缓解疼痛和保持排便通畅。建议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,出现发热、伤口红肿或复发膨出应及时就诊。定期复查超声评估修复效果,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降低复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