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触诊包括哪些方面?

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

触诊是医生通过手部触觉判断患者身体部位状况的检查方法,主要包括温度、压痛、肿块、波动感以及摩擦感等方面。

1、温度

医生通过触摸皮肤表面评估局部温度变化。若局部温度升高,可能与炎症反应或感染有关,例如蜂窝织炎或关节炎;温度降低则可能提示血液循环障碍,如动脉狭窄或雷诺综合征。触诊时常与对侧正常部位对比以明确差异。

2、压痛

通过按压检查部位观察患者疼痛反应。压痛常见于软组织损伤、内脏炎症或骨骼病变,如胃炎、骨折或肌肉拉伤。医生会根据压痛的部位、范围及程度辅助判断病变类型,例如右下腹压痛可能提示阑尾炎。

3、肿块

触诊可评估肿物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、硬度及活动度。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晰、活动度好,如脂肪瘤;恶性肿瘤可能质地坚硬、与周围组织粘连。此外,淋巴结肿大时需辨别其是否伴有触痛或波动感,以鉴别感染或肿瘤转移。

4、波动感

通过触压肿物感知内部液体波动,提示存在囊性病变或脓肿。例如关节腔积液或皮下血肿可表现为波动感,医生会结合穿刺检查进一步明确液体性质。

5、摩擦感

触诊关节或胸膜部位时可感知摩擦振动。关节摩擦感多见于骨关节炎,因软骨磨损导致骨面摩擦;胸膜摩擦感则出现在胸膜炎患者呼吸时,因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产生。

触诊需由专业医生操作,并需结合视诊、叩诊、听诊等其他体格检查方法综合判断。若检查发现异常体征,建议及时就医完善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