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风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皮肤斑块、周围神经粗大、感觉减退、肌肉无力以及肢体畸形等。这些症状可能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,需及时就医诊治。
1、皮肤斑块
麻风病患者早期常出现皮肤局限性斑块,颜色可能呈红色、浅色或铜红色。斑块表面可能伴有鳞屑,边缘清晰且略微隆起。皮肤损害多分布于面部、四肢等暴露部位,部分患者会伴随眉毛脱落。
2、周围神经粗大
麻风杆菌易侵犯周围神经,导致神经干呈梭形或结节状增粗。尺神经、腓总神经等浅表神经可能触及明显肿大,常伴有压痛或放射性疼痛,严重时神经功能受损会影响肢体活动。
3、感觉减退
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会出现温度觉、痛觉和触觉的进行性减退。患者可能无法感知冷热刺激或轻微外伤,容易造成继发性损伤,手掌、足底等部位尤为明显。
4、肌肉无力
神经损伤会导致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无力,表现为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形成“爪形手”,足部肌肉萎缩引发垂足畸形。患者可能出现持物困难、行走不稳等功能障碍。
5、肢体畸形
晚期患者因神经麻痹和反复损伤,可能出现手指缩短、足部溃疡、鼻梁塌陷等畸形。约5%-10%的患者会因免疫反应出现结节性红斑等麻风反应,加重组织破坏。
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或传染病科就诊,通过皮肤涂片查菌、组织病理检查确诊。规范使用抗麻风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,早期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风险,治疗期间需做好自我防护和定期复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