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眠药常见的种类包括苯二氮䓬类、非苯二氮䓬类、抗抑郁药、抗组胺药以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。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,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使用。
1、苯二氮䓬类
这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γ-氨基丁酸的作用,缩短入睡时间并延长睡眠时长。常用药物包括地西泮片、艾司唑仑片、劳拉西泮片等,适用于短期改善严重失眠。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或影响认知功能。
2、非苯二氮䓬类
这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特定受体,起效快且次日残留效应较少。唑吡坦片、右佐匹克隆片、扎来普隆胶囊等属于此类,常用于偶发性失眠患者。需注意可能出现头晕、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。
3、抗抑郁药
部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片、米氮平片、阿米替林片等,可通过调节5-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改善伴随焦虑或抑郁的失眠症状。
4、抗组胺药
苯海拉明片、氯雷他定片等通过拮抗组胺H1受体产生镇静作用,适用于轻度失眠或过敏引起的睡眠障碍。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,且可能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。
5、褪黑素受体激动剂
阿戈美拉汀片、雷美替胺片等可模拟褪黑素调节睡眠觉醒周期,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或老年失眠患者。这类药物依赖性与副作用相对较少,但可能影响激素分泌。
存在睡眠障碍时应优先改善睡眠卫生,保持规律作息并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。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,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,医生会根据失眠类型、合并疾病及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药物,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并监测不良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