顽固性高血压的应对方法通常包括调整生活方式、调整药物方案、治疗原发病、器械治疗以及定期监测等。具体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,并严格遵医嘱执行。
1、调整生活方式
减少钠盐摄入,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,同时增加膳食钾的摄入,如香蕉、菠菜等。戒烟限酒,保持规律作息,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等,有助于降低血压5-8mmHg。肥胖患者需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。
2、调整药物方案
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降压药,如钙通道阻滞剂(硝苯地平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氯沙坦)、利尿剂(氢氯噻嗪)等。对于肾素活性高的患者,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(美托洛尔)。药物剂量需根据血压波动情况逐步调整,通常需要2-4周观察疗效。
3、治疗原发病
约10%-20%顽固性高血压继发于慢性肾病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、嗜铬细胞瘤等疾病。需通过肾动脉超声、肾上腺CT等检查明确病因,如确诊库欣综合征需手术切除腺瘤,肾动脉狭窄超过70%可行支架植入术。
4、器械治疗
对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考虑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,通过导管介入阻断过度活跃的神经信号,术后收缩压平均下降20-30mmHg。近年来开展的颈动脉窦刺激装置植入术,适用于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危患者。
5、定期监测
建议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,就诊时携带记录本供医生参考。每3个月评估心、脑、肾等靶器官功能,通过颈动脉超声、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检查早期发现并发症。血压波动较大时需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。
患者应避免自行增减药物或更换治疗方案,特别是利尿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。治疗期间若出现头晕、乏力等低血压症状,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小于130/80mmHg,但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小于140/90mmHg。建议每1-2周复诊直至血压达标,之后每3个月定期随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