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视眼的屈光度标准范围通常根据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度数来划分,可分为轻度、中度及重度。该分类有助于评估视力状况及潜在风险,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变化。
1、轻度近视
屈光度范围在-0.50D至-3.00D之间。此阶段患者远视力轻度下降,裸眼视力可能在0.6-0.8之间,近距离用眼时通常无明显视觉障碍,但需要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,避免眯眼等加重眼疲劳的行为。
2、中度近视
屈光度介于-3.25D至-6.00D之间。此时视网膜可能已出现豹纹状改变等器质性变化,裸眼视力通常降至0.2-0.5,建议全天佩戴矫正眼镜。此阶段需特别注意用眼卫生,每半年至一年复查眼轴长度和眼底状况。
3、重度近视
屈光度超过-6.00D被定义为病理性近视。此类患者常伴有眼轴长度超过26mm、后巩膜葡萄肿等改变,视网膜脱落风险较正常人群提高5-10倍。除光学矫正外,需严格避免剧烈运动,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包括眼底照相、OCT等在内的全面检查。
日常应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,控制持续用眼时间不超过40分钟,阅读距离维持30-35厘米。高度近视患者出现闪光感、视野缺损等异常症状时,需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病变。建议18岁以上度数稳定者考虑屈光手术矫正,但需经专业眼科医生评估角膜条件及眼底健康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