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?

罗文琦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

北京医院 三甲

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损伤、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,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血栓发生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诱因。

1、血管损伤

当血管内皮受到手术、创伤或感染等损伤时,内皮细胞下的胶原纤维暴露,会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。血小板在受损部位聚集形成初期血栓,同时凝血酶原被激活转化为凝血酶,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,进一步加固血栓结构。这种情况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、静脉穿刺等场景。

2、血流缓慢

长时间卧床、久坐或心房颤动患者,心脏收缩功能减弱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下降。血流淤滞使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更容易在局部沉积,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术后制动患者,肺栓塞常与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有关。

3、血液高凝状态

抗凝血酶缺乏症、蛋白C/S缺陷等遗传性疾病会打破凝血-抗凝平衡。获得性因素如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,口服避孕药改变雌激素水平,脱水导致血液浓缩等情况也会增强血液凝固倾向。妊娠期妇女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,同样属于高凝状态。

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应注意避免久坐久站,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弹力袜。若出现肢体肿胀、胸痛等症状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、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,或华法林钠片、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治疗,必要时通过导管溶栓、手术取栓等方式清除血栓。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,控制血压、血糖等基础疾病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