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脸上出现小疙瘩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也可能与湿疹、新生儿痤疮、热疹、脂溢性皮炎等病理因素有关。若小疙瘩持续存在或伴随红肿渗液,建议及时就医检查。
1、粟粒疹
新生儿面部出现白色或黄色小颗粒可能是粟粒疹,由于皮脂腺未完全成熟导致分泌物堆积形成。通常分布在鼻尖、面颊等部位,呈针尖大小,无痛痒感,无需特殊处理,数周内可自行消退。
2、湿疹
若小疙瘩呈红斑状且伴有脱屑、渗出,可能与过敏或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。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,可外用氧化锌软膏或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,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忌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。
3、新生儿痤疮
受母体激素影响,部分婴儿出生后2-4周会出现红色丘疹,顶端可能有白色脓点。多分布在额头、面颊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,一般2-3个月自愈,切忌挤压或涂抹成人护肤品。
4、热疹
环境过热导致的汗腺堵塞会引发密集红色丘疹,常见于额头、颈部等易出汗部位。建议调节室温至24-26℃,穿着纯棉透气衣物,每日用温水清洁后保持皮肤干爽,通常3-5天可消退。
5、脂溢性皮炎
眉间、耳后出现油腻性鳞屑伴红色丘疹,可能与母体激素刺激皮脂分泌有关。可用婴儿专用洗发露轻柔清洁,顽固症状可遵医嘱使用2%酮康唑乳膏,注意避免用力搓洗损伤皮肤。
日常护理中需用37℃左右清水洁面,选择无香料婴儿润肤霜加强保湿。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酒精类产品,衣物需单独手洗并充分漂洗。若皮疹范围扩大、出现脓疱或发热,应立即到儿科就诊排除感染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