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没有所谓“最好”的治疗方法,需根据患者病情、发作阶段及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治疗。通常可通过药物治疗、饮食调整、多饮水、限制饮酒以及控制体重等方式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。
1、药物治疗
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、依托考昔片,或秋水仙碱片控制炎症和疼痛。若上述药物不耐受,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。缓解期需规律服用别嘌醇片、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物,促进尿酸排泄可选用苯溴马隆片。
2、饮食调整
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200mg以下,避免食用动物内脏、浓肉汤、沙丁鱼等高嘌呤食物。增加低脂乳制品、新鲜蔬菜的摄入,樱桃等富含花青素的水果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。
3、多饮水
建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-3000ml,可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泄。优先选择白开水、淡茶水等低糖饮品,避免饮用含果糖的碳酸饮料及果汁。
4、限制饮酒
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并促进嘌呤分解,特别是啤酒和蒸馏酒危害较大。痛风急性期需严格戒酒,缓解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g,女性不超过15g。
5、控制体重
通过规律运动(如游泳、骑自行车)和合理饮食将BMI控制在18.5-23.9之间。减重速度建议每周0.5-1kg,避免快速减肥导致尿酸波动诱发急性发作。
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,建议将尿酸值长期稳定在360μmol/L以下。急性发作时注意关节制动并局部冷敷,穿着宽松鞋袜避免关节受压。治疗期间若出现皮疹、胃肠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,或出现痛风石破溃、关节畸形等情况,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