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主要包括对称性分布、凹陷性表现、伴随心脏症状、活动后加重以及体位影响等。这种水肿多由右心衰竭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,是心脏功能异常的重要体征。
1、对称性分布
通常最先出现在双下肢踝部,随着病情进展可向上蔓延至小腿甚至大腿。由于重力因素,长时间站立或坐位时水肿更为明显,卧床患者可能在骶尾部出现对称性水肿。
2、凹陷性表现
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皮肤后,会形成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的凹陷,这与组织间隙液体过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有关。凹陷程度与水肿严重度呈正相关,重者按压后凹陷深度可达1厘米以上。
3、伴随心脏症状
常伴有呼吸困难(尤其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)、心悸、乏力等右心衰竭表现。部分患者可见颈静脉怒张、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征,听诊可能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。
4、活动后加重
体力活动后水肿程度明显加剧,因运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。休息后水肿可稍缓解,但完全消退需通过改善心功能治疗。
5、体位影响
晨起时面部水肿较轻,午后下肢水肿加重。夜间平卧时体液重新分布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间尿量增多现象,但水肿消退不明显。
若出现上述症状,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功能。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改善水肿,同时配合强心药物、血管扩张剂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,每日监测体重变化,保持适度卧床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