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高烧全身滚烫时,通常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药物降温、补液治疗、观察伴随症状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。具体需结合体温变化及儿童精神状态综合判断。
1、物理降温
可用32-34℃的温水擦拭腋窝、腹股沟、颈部等血管丰富部位,或使用退热贴敷额头。避免用酒精擦拭或冰袋冷敷,以免引发寒战或皮肤损伤。同时减少衣物包裹,保持室内温度在24-26℃。
2、药物降温
体温超过38.5℃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,如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。需注意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-6小时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,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婴儿需遵医嘱用药。
3、补液治疗
发热会增加体液消耗,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、口服补液盐Ⅲ或稀释的鲜榨果汁。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率,避免饮用含糖量过高的饮料。
4、观察伴随症状
密切关注是否出现抽搐、意识模糊、皮疹、呼吸急促、呕吐咖啡色液体等危重表现。记录发热持续时间、最高温度及热型变化,便于医生判断感染类型。
5、及时就医
若体温超过39℃且物理降温无效,或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,或伴有拒食、嗜睡等症状,需立即就诊。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℃时,无论状态如何均需急诊处理。
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,避免剧烈活动。退热过程中不宜过度捂汗,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。注意布洛芬禁用于脱水或肾功能不全患儿,阿司匹林不可用于儿童退热。若体温反复或出现新症状,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