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缺血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、冠状动脉痉挛、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的,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治疗。
1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
长期高脂血症、高血压等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,形成粥样斑块,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,进而引发心肌供血不足。患者常出现胸闷、胸痛等症状。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、阿司匹林肠溶片、硝酸甘油片等药物调节血脂、抑制血小板聚集或扩张血管。
2、冠状动脉痉挛
情绪激动、吸烟或寒冷刺激可能诱发冠状动脉异常收缩,导致一过性心肌缺血。典型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,持续时间较短。治疗时可选择盐酸地尔硫䓬缓释片、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缓解血管痉挛。
3、心肌耗氧量增加
剧烈运动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会使心脏负荷加重,心肌需氧量超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。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、心悸等表现。需针对原发病治疗,如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,同时配合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心肌耗氧量。
若频繁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,通过冠状动脉造影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。日常需控制血压、血糖水平,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波动,遵医嘱规范用药以改善心肌供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