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瘫一般指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或减弱,可能与感染、外伤、脑血管病变等原因有关。患者常表现为口角歪斜、闭眼困难、面部表情不对称等症状,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。
1、感染
面神经麻痹是面瘫的常见原因,多由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。例如贝尔麻痹患者可出现单侧面部肌肉瘫痪,伴随耳后疼痛或味觉异常。急性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、阿昔洛韦片等药物减轻神经水肿,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。
2、外伤
颅底骨折或面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面神经,此类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,可能伴有听力下降或脑脊液漏。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神经减压术或神经移植术,术后可辅以甲钴胺片营养神经。
3、脑血管病变
脑出血或脑梗死累及面神经中枢通路时,可能引起中枢性面瘫,多伴有肢体偏瘫、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。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,配合胞磷胆碱钠片改善脑代谢,严重病例需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。
若出现突发性面瘫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,通过肌电图、颅脑CT等检查明确诊断。发病后需注意面部保暖,避免冷风直吹,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预防食物残留。恢复期可进行抬眉、鼓腮等面部肌肉训练,促进功能康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