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肝作为动物内脏,适量食用通常具有补充营养的好处,但也可能存在胆固醇过高等坏处。日常需结合个人体质控制摄入量,避免过量食用。
1、补充维生素A
猪肝富含维生素A,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视力功能、促进皮肤健康以及增强免疫力。对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或皮肤干燥问题,适当食用猪肝可辅助改善。
2、预防缺铁性贫血
猪肝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,吸收率较高,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。孕妇、经期女性等缺铁高危人群适量食用,可帮助预防或缓解贫血引起的乏力、头晕等症状。
3、提供优质蛋白
每100克猪肝约含20克蛋白质,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,能为组织修复、免疫球蛋白合成提供原料。术后恢复期或体质虚弱者适量食用有助于身体恢复。
1、胆固醇含量偏高
每100克猪肝胆固醇含量约达288毫克,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。高脂血症、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摄入量,避免病情加重。
2、维生素A过量风险
成人每日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为800μg,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头痛、肝损伤等中毒反应。孕妇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,需特别注意食用量。
3、重金属残留可能
作为代谢器官,猪肝可能蓄积饲料中的重金属污染物。长期大量食用不合格产品,存在重金属中毒风险,建议选择检疫合格产品并充分清洗烹煮。
建议健康人群每周食用动物内脏不超过100克,优先采用焯水后再烹饪的方式减少胆固醇摄入。慢性病患者及特殊人群应在营养师指导下食用,若出现皮肤黄疸、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食并就医检查。注意购买正规渠道的检疫合格产品,充分加热至全熟状态后食用更安全。
科普文章,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请及时线下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