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引起鼻子不通气时,通常可通过日常护理、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。常用措施包括保持鼻腔湿润、使用减充血剂等,但需遵医嘱用药。
1、日常护理
感冒期间建议多喝温水,保持室内湿度在50%~60%,避免空气干燥刺激鼻腔黏膜。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,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鼻黏膜损伤。饮食上可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,如橙子、猕猴桃等,有助于增强免疫力。
2、物理治疗
用热毛巾局部热敷鼻根部5~10分钟,温度控制在40℃左右,每日2~3次。配合迎香穴(鼻翼外缘中点旁)按摩,以指腹顺时针轻揉30~50次,能促进鼻腔血液循环。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1~2次,可清除分泌物并减轻黏膜水肿。
3、药物治疗
鼻塞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片、呋麻滴鼻液等减充血剂,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。合并过敏症状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,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、感冒清热颗粒等需辨证使用。伴发热超过38.5℃时需联合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。
若鼻塞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黄绿色脓涕,需警惕继发鼻窦炎可能。高血压患者慎用含麻黄碱类药物,孕妇及儿童用药前应咨询医师。避免自行购买强效血管收缩剂,防止药物性鼻炎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