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胀气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、腹部按摩、药物治疗、体位调整等方式进行缓解,必要时需就医明确病因。日常需注意观察宝宝症状变化,若伴随哭闹不止、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诊。
1、调整喂养方式
母乳喂养时需让宝宝完全含住乳头及乳晕,避免吸入过多空气。人工喂养可选择防胀气奶瓶,并注意奶嘴孔大小适中。喂奶后需竖抱宝宝拍嗝10-15分钟,喂奶间隔可适当缩短时间,避免过度饥饿导致急促吮吸。
2、腹部按摩
在宝宝清醒时以掌心顺时针按摩腹部,每次5-10分钟,每日2-3次。按摩前需搓热双手,配合屈膝压腹动作帮助肠道蠕动。飞机抱姿势可增加腹腔压力促进排气,每次维持3-5分钟。
3、药物治疗
肠道胀气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甲硅油滴剂,每次0.3ml混入奶液中服用,每日不超过3次。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,每次半包温水冲服,每日2次,可调节肠道菌群。中成药如保婴丹需经中医师辨证使用。
若宝宝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、出现血便、发热或腹部膨隆明显,需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急症。日常哺乳妈妈需避免食用豆类、薯类等易产气食物,奶粉喂养可尝试水解蛋白配方奶。建议定期进行小儿推拿保健,喂养后保持斜坡卧位30分钟,避免立即平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