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里有耳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主要是由于耵聍腺分泌、皮肤代谢以及外界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,但若伴随耳痛、瘙痒等症状,则可能与外耳道炎、外耳道湿疹等疾病有关。
1、耵聍腺分泌
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分布着耵聍腺,其分泌的淡黄色黏稠物质称为耵聍,具有润滑、抗菌和保护耳道的作用。正常分泌的耳屎可随咀嚼、说话等下颌运动自行排出,无需特殊处理。
2、皮肤代谢
外耳道皮肤表层细胞会不断脱落,与耵聍混合形成耳屎。这种代谢过程是人体自我清洁机制的一部分,能够防止灰尘、昆虫等异物进入耳道深部。日常可用湿润棉签清理外耳道口,但避免深入掏挖。
3、外耳道炎
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红肿、渗出,刺激耵聍腺过度分泌形成块状耳屎,常伴有耳痛、流脓等症状。此时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、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感染治疗。
4、外耳道湿疹
过敏反应引发的湿疹会导致耳道皮肤增厚、脱屑,与耵聍混合形成痂皮样耳屎,多伴随剧烈瘙痒。可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、莫米松乳膏、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缓解症状。
若出现耳道堵塞感、听力下降或异常分泌物,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清理。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频繁掏耳,游泳后及时擦干耳道,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耵聍代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