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部核磁共振通常用于检查脑血管疾病、脑肿瘤、脑部感染或炎症、脑外伤以及脑发育异常等。该检查能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及病变,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。
1、脑血管疾病
核磁共振可检测脑梗死、脑出血、动脉瘤等血管异常。其高分辨率成像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、血栓位置以及出血范围,尤其对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较高,有助于指导溶栓治疗。
2、脑肿瘤
可发现脑胶质瘤、脑膜瘤等良恶性肿瘤。通过多序列扫描不仅能定位肿瘤,还能初步判断肿瘤性质,如恶性胶质瘤常呈现不均匀强化,转移瘤多伴有周围水肿带。
3、脑部感染或炎症
对脑炎、脑膜炎、脑脓肿等病变敏感。核磁共振能显示感染灶的水肿范围和脓腔形成,例如结核性脑膜炎可见脑膜增厚伴强化,病毒性脑炎多表现为颞叶异常信号。
4、脑外伤
能发现CT难以显示的微小挫伤、弥漫性轴索损伤及慢性硬膜下血肿。对于脑干等特殊部位的损伤,核磁共振的矢状位成像更具优势。
5、脑发育异常
可诊断先天性脑畸形、脑积水、灰质异位等结构异常。例如胼胝体发育不全表现为脑室分离,脑裂畸形可见脑实质异常裂隙。
进行头部核磁共振前需去除金属物品,有心脏支架或幽闭恐惧症者需提前告知医生。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以确保图像清晰。若存在头痛、眩晕、肢体麻木等症状,建议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检查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