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、高血压性心脏病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类型。心脏病的种类较多,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。
1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
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,引起心肌缺血缺氧。典型症状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,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,可能伴随胸闷、气短等症状。
2、高血压性心脏病
长期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负荷,导致左心室肥厚、心肌纤维化,最终引发心脏扩大和功能减退。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,后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下肢水肿等表现。
3、心律失常
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可引发心跳节律紊乱,包括心动过速、心动过缓、房颤、室颤等类型。常见症状为心悸、头晕,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猝死。
4、心力衰竭
多种心脏疾病进展至终末阶段均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衰竭,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、肺部湿啰音等,常伴有肝瘀血和下肢水肿。
5、先天性心脏病
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,常见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、法洛四联症等。患儿可能出现口唇青紫、发育迟缓、活动后呼吸急促等症状。
若出现持续性胸痛、呼吸困难、晕厥等心脏相关症状,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。日常需注意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水平,保持低盐低脂饮食,戒烟限酒并适度锻炼,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发生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