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、胆道引流、手术治疗、支持治疗以及内镜治疗等。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病因,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。
1、抗感染治疗
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,需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。通常选择覆盖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的药物,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、左氧氟沙星、甲硝唑等。治疗过程中需根据血培养或胆汁培养结果调整用药。
2、胆道引流
解除胆道梗阻是治疗关键,可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(PTCD)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(ERCP)放置引流管,迅速降低胆道压力并引流脓性胆汁。引流后能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感染扩散风险。
3、手术治疗
对于病情危重、保守治疗无效或合并胆囊穿孔的患者,需行急诊手术。常见术式包括胆囊切除术、胆总管切开取石术,术中需彻底清除梗阻因素并冲洗胆道。术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。
4、支持治疗
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、营养支持及镇痛处理。重症患者可能需转入ICU进行呼吸循环支持,维持血压稳定,预防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5、内镜治疗
ERCP不仅可用于诊断,还能进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、放置鼻胆管引流或支架。对于结石或狭窄引起的胆道梗阻,内镜介入可避免开腹手术,缩短恢复时间。
患者一旦出现寒战高热、黄疸或腹痛加重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,规范使用抗生素,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。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,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。日常需低脂饮食,戒烟戒酒,减少胆道系统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