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熬中药用大火还是小火?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中药的煎煮火候需要根据药材性质和煎煮阶段进行调整,通常采用先大火后小火的方式。正确的火候控制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,同时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。

1、大火煮沸

煎药初期需用武火快速煮沸,这能使药材表层快速软化,促进内部有效成分向外扩散。对于质地坚硬的矿物类或贝壳类药材,如石膏、牡蛎等,此阶段可使药材充分膨胀。

2、小火慢煎

沸腾后需转文火维持微沸状态,此时药物成分通过渗透作用持续析出。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、砂仁,文火煎煮可减少挥发油散失。滋补类药材如人参、熟地黄经40-60分钟慢煎,可使苷类、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充分溶出。

3、特殊药材处理

解表类药材如麻黄、桂枝,煎煮全程宜用武火缩短时间,避免有效成分过度流失。而毒性药材如附子、乌头,需要先武火煮沸后持续文火煎煮1-2小时降低毒性成分含量。

煎煮器具建议选用砂锅或陶瓷锅,避免使用铁、铝等金属器皿。煎药前需用冷水浸泡药材20-30分钟,加水量以浸没药材并高出2-3厘米为宜。二煎时可适当减少水量,合并两次煎液后分次服用。具体煎煮方法应根据医嘱执行,不同方剂的煎煮要求可能存在差异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