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脂肪性肝病是怎么回事?

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脂肪性肝病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,通常与肥胖、长期饮酒、糖尿病、药物影响以及营养不良等原因有关。该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,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、右上腹不适等表现。

1、肥胖

肥胖是脂肪性肝病最常见的病因。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加重,游离脂肪酸在肝细胞内沉积形成脂肪滴。对于这类患者,控制体重是关键,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和规律运动使体重指数逐渐恢复正常范围。

2、长期饮酒

酒精会干扰肝脏脂肪代谢,抑制脂肪酸氧化,同时促进脂肪合成。每日饮酒量超过40克乙醇(约相当于50度白酒100ml)持续5年以上者,发生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显著增高,患者常伴有肝酶升高和肝区压痛。

3、糖尿病

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分解增加,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。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70%合并脂肪性肝病,这类患者需注意同时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,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增敏剂。

4、药物影响

长期使用甲氨蝶呤、他莫昔芬、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干扰肝脏脂质代谢,引发药物性脂肪性肝病。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。

5、营养不良

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载脂蛋白合成,导致脂肪转运障碍。快速减肥(每月减重超过5公斤)、长期素食或严重偏食者可能出现这种情况,需注意循序渐进调整饮食结构。

若出现持续性肝区不适或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,建议及时进行肝脏超声、肝功能检测等检查。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滥用保肝药物,合并代谢异常者应每3-6个月复查肝脏情况。确诊后应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多数患者通过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预后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