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常可遵医嘱选择药物涂层支架、金属裸支架或生物可吸收支架等类型,具体需根据病变特征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。以下分别介绍不同支架的特点及适用情况:
1、药物涂层支架
该支架表面涂有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,可显著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。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、血管直径较小或存在糖尿病等再狭窄高危因素的患者。术后需严格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,避免支架内血栓形成。
2、金属裸支架
由钴铬合金等材料制成,具有较强径向支撑力。适用于血管直径较大(>3.0mm)、病变较局限且出血风险高的患者。相较于药物支架,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可缩短至1个月,但再狭窄发生率相对较高(约15-30%)。
3、生物可吸收支架
采用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制作,2-3年后逐渐被人体吸收。适用于年轻患者、血管迂曲部位病变或对金属过敏者。该支架对血管弹性及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,晚期管腔丢失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改善。
建议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,由心内科介入团队根据病变长度、血管直径、钙化程度、分支血管情况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,结合年龄、基础疾病和经济条件,选择最适宜的支架类型。术后需规律服药、定期复查,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